医院概况

医院持续发展期(2005年1月-2020年12月)

2006年10月接受“二级甲等”中医医院复查评审。2007年7月,陈平任医院负责人。2007年12月,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。2007年,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、成都军区总医院辅导医院。2008年6月,医院骨伤科成为“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”。2009年6月,开设针灸科住院部,全院开放床位155张。2010年1月,开放床位200张。8月医院购置双排螺旋CT投入使用。2011年3月,根据全区产科执业机构调整要求,取消产科,新增肛肠科住院部。同月针灸科、肛肠科通过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评审。6月医院党总支成立,陈平任书记。2011年12月陈平任院长,陈炫彤任总支书记。2012年10月接受二级中医医院新标准全省首批试评通过“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”。2013年6月,针灸科和肛肠科评审成为“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”,8月老年病科成为“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”。2014年5月设置内二科住院部,全院开放床位240张。2015年6月,陈平任医院党总支书记。2016年,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。2017年6月,二病区投入使用,开设内三科病房,全院开放床位340张。2018年1月,白兰述任院长。2018年5月,骨伤科、针灸科和肛肠科被批准为“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”。7月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。12月接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。2019年将医院全力准备三级医院创建工作,7月12日医院康复科开科,11月16日重症医学科(ICU)正式运行,有效提高我院手术病人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康复能力;11月19日新医院建设项目正式进场开工;12月4日医院三病区(龙泉驿区广场巷24号)正式投运,口腔科和肛肠科搬迁至三病区,医院编制床位增加至400张。2020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院职工白衣执甲,逆行返岗,实现疫情防控和医疗业务“两不误,双促进”,全面完成三级创建准备工作,8月苟立华同志任医院党委书记,11月13日医院迁建项目门诊医技楼和后勤综合楼封顶。

医院快速发展期(1998年4月-2004年12月)

医院快速发展期(1998年4月-2004年12月)1998年4月,郑德永任院长,李世林任党支部书记。1998年,狠抓制度建设和落实,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418种,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300余种,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,初步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。1998年12月,医院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。1999年3月,在区委、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支持下开始了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,实行优化组合、竞聘上岗,11月获得“区级文明单位”称号。2000年3月,在区委、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支持下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,全面实行院内工资制度,工资发放不再参照档案工资,档案工资作为人事档案予以保留,院内工资由效益工资和技能工资组成,实行多劳多得、优劳优得原则。2000年3月,住院大楼落成使用,开放床位110张,设骨科、外科、内儿科和妇产科住院部。2000年11月,医院通过“二级乙等”中医医院评审,12月正式确定为“二级乙等”中医医院。2002年8月,医院实行《中高级职称聘任制度》,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、高职低聘、缓聘。2002年9月,门诊综合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。2002年12月,医院通过“二级甲等”中医医院评审,次年2月正式确定为“二级甲等”中医医院。2003年4月陈平任医院党支部书记。2003年12月,医院骨伤科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“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”。2004年,门(急)诊16333人次,较1997年增长56.4%;出院3722人次,较1997年增长335.44%。500元以上医疗设备242台件,职工166人。

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建立初期(1986年3月—1988年12月)

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建立初期(1986年3月—1988年12月)1986年3月18日,经成都市卫生局批准建立龙泉驿区中医医院,属全民所有制,院址迁至龙泉镇建设路(龙泉镇龙西村四组),占地2866.6平方米,修建平房120平方米,职工28人。1986年5月,彭汉怀任院长,李世林任副院长。1986年,医院团支部成立,古道珍任书记。1987年10月1日新建门诊楼落成,面积1326.6平方米,分设门诊和住院两部分,住院部设病床20张,同时取消原龙柏路口临时住院部,年底职工42人。1988年修建340平方米中药加工房、库房和职工宿舍,12月开展上、下腹部外科手术,住院部病房增加至30张,职工56人。1988年门(急)诊3526人次,出院352人次,500元以上医疗设备4台件。医院发展初期(1989年1月-1998年4月)1989年,医院设置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骨伤科、针灸科、皮肤科、眼科、口腔科、手术室、X光室、化验室、中西药房等临床医技科室,设置住院综合科,住院床位40张,分设二个门诊部,购置了外科、骨科、牙科等医疗器械。、1990年,医院党支部成立,1990年1月彭汉怀任书记。1991年,医院工会成立,李世林任主席。1992年11月,医院住院部为内科、外科和骨科,设置床位60张。1995年,医院购置300毫安X光机、百盛B超、胃镜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。1995年,通过医疗机构评审,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。1996年1月购置华西牌救护车1台。1996年至1997年医院注重制度建设,制定了常规的制度、职责。1997年,李世林任院长。开放床位60张,职工138人,500元上上医疗设备61台件,门(急)诊104394人次,出院790人次。

龙泉驿区中医医院筹建时期(1984年8月—1986年3月)

龙泉驿区中医医院筹建时期(1984年8月—1986年3月):1984年8月28日龙泉驿区卫生局制发《关于成立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的决定》,经区委、区政府批准,于9月1日正式挂牌服务,同时以龙泉驿区骨科门诊部为基础,抽调区内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,筹建龙泉驿区中医医院,在新驿街设门诊部,在龙柏公路路口租房,设临时简易住院部,开放床位30张,有医务人员16人。1984年8月至1985年10月,柳晓谭、李世林、李荣光任负责人。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,柳晓谭、李世林任副院长,缺院长。

龙泉驿区骨科门诊部时期(1983年5月-1984年8月)

龙泉驿区骨科门诊部时期(1983年5月-1984年8月):1983年5月27日成立龙泉驿区骨科门诊部,5月28日正式对外开展门诊工作,属集体性质,在龙泉镇新驿街租房一间约40平发米,仅有医务人员7名